logo
banner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东华大学 >> 上海班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
东华大学上海班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
招生简章

  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东华大学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之勇气,坚持走“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发展之路,在“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中独树一帜。

  地理历史:学校地处中国上海,三个校区分别位于松江区和长宁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园环境优美宜人,系“上海市花园单位”。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

  基本情况: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现设有纺织、服装•艺术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旭日工商管理、机械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外语、人文、理学12个专业学院,另有成教学院、网络学院、体育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合作办学的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专修学院。拥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本科专业,学科涉及工学、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共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同时设有11个国家级和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检测中心,2个国家“111”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校学生近3万人,其中研究生6000余人,本科生近15000人,成教生近6000人,留学生3000余人。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院士8名、长江学者和长江讲座教授6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有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回国留学人员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等荣誉获得者,高级职称教师近700名。

  教育教学:学校秉承“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以“崇德博学、砺志尚实”为校训,推行“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国际化的办学视野和严谨求实的教学管理,面向全球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专门人才。学校持续深化学分制改革,对全体学生实行“建立在通识教育基础之上,宽口径、柔性化的专业教育”;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的个性化教育”;并在完善学分制的基础上,推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学习1至2年后可在专业大类内自主选择专业(方向)。2007年开始,我校艺术类招生享有与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同等的自主权,并获得2008年本科招生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学校在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2007年,学校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1人入选第四届国家教学名师,纺织工程、纺织材料、服装艺术设计3个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轻化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日语专业6个专业项目入选国家特色专业项目,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学校共有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入选110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近年来,学校有6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篇获得提名。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央电视台CCTV杯全国模特大赛、上海市发明创造三枪杯竞赛等重大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金奖或冠军。毕业生就业状况态势良好,研究生就业率连续多年100%,本科生就业率近年来均保持在95%以上。2009年,学校学生就业工作荣获“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科科研:按照“坚持特色、拓宽基础、加强交叉、按需发展”的学科发展思路,学校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十五”“211工程”建设被“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正式确认为“优秀”。纺织科学与工程在历次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均名列同类学科第一。2009年,在邱均平等编著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中,学校48个二级学科中有18个学科比上年上了一个等级,优势级别学科从9个增加到15个。依托国家和教育部科研基地,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科技攻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学校连续七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连续两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纺织类三大检索论文收录总数超过世界其他9所著名纺织院校的总和。此外,学校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军事、建筑、环保、新材料等领域,特别是为我国神五、神六、神七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学校申请和授权的专利数也不断提升,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

  合作交流: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世界70多所知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90多个国家培养了大批留学生。学校积极推进合作办学,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日本服装文化学院、德国劳特林根应用科学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等名校拓展了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并与美国纽约时装学院、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意大利米兰欧洲设计学院、法国鲁贝国立纺织学院、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等十余个大学建立了学生交流项目。学校重视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举办了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纺织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第25届国际数据工程大会、第34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预选赛、2009美国纤维学会、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等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并自1995年以来每年成功承办年度上海市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凸现着学校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日益活跃的国际交流新局面。
课程介绍
  电子信息技术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尖端学科,是国家重点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领域,是现代科学的前沿专业之一。东华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适应新世纪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的大电子信息类专业。涉及领域有通信、电子、信号信息处理、模式识别、智能控制、测试计量技术、仪器仪表及自动化装置等。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电子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从事电子设备、智能控制设备、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设计、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本工程领域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共有教授10名、副教授16名。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等多个博士/硕士点支撑,承担许多部委、国防和大中型企业的科研项目。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装备先进,实验设施优良。本专业有设备先进配套齐全的现代通信原理与系统综合实验室,高频和射频实验室,System View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室,DSP实验室, 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有集成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主流技术的现代网络通信实验室,还有EDA 实验室等先进的教学实验平台。本领域的研究生培养与企业需求密切结合,面向社会招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工程管理和工程技术人才。


  本工程领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统一。培养学生获得宽广的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最新发展动向,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项目组织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并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领域范围

  由于工程硕士是直接为企业培养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以行业来看覆盖面为:通信系统与通信网及其设备,广播电视系统与设备,电子仪器仪表,集成电路与微电子系统,电子、光子及光电子元器件,电真空器件,家用电器,微波器件、设备与系统,电子材料与纳米材料等。

  从工程技术角度来看,本领域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安全技术,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宽带通信与宽带通信网,多媒体通信,语音处理及人机交互,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信号处理及其应用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及其应用,通信与测量系统的电路技术,微波技术及其应用,微波传输、辐射及散射,微波电路,微波元器件,微波工程,光电子学与光纤通信工程,信息光电子工程,电子束、离子束及显示工程,真空电子工程,电子与光电子器件,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制备,纳米材料与技术。

  研究方向

  1、无线宽带通信与应用

  2、信息论与信息安全

  3、数据通信与网络安全

  4、图形与图像处理

  5、多媒体通信

  6、网络信息协同与智能处理

  7、移动决策支持系统及应用
招生对象
  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学科,从事光纤通信、计算机与数据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网设计与管理,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元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领域从事管理、研究、设计运营、维修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要求掌握本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学位与证书
  学位论文

  论文工作的目的是要使工程硕士生通过工程实践在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通信与电子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等工作的能力方面受到较全面训练,培养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为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1、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选题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在考虑课题的工程背景和实用价值的同时,要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选题可以来自工程硕士生所在单位的工程项目,也可选自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选题要注意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

  (2)选题时应首先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和进行实际调查,注意通信与电子工程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对通信与电子工程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情况要有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写好文献综述,在分析与归纳的基础上写好开题报告(应在500字以上),并在开题报告会后认真填写论文选题报告书。

  (3)在开题报告会上工程硕士生应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关键技术、技术途径和进度计划作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经3名以上专家们的审议,开题未获通过的工程硕士生应在一个月内重新开题,二次开题未通过者给予警告,三次开题未通过者取消工程硕士培养资格。

  2、通信与电子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论文水平的基本标准:

  (1)工程硕士论文工作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工程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用于论文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2)工程硕士论文的内容对工程技术领域中的新方法、新工具和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应有创新和见解,对国民经济建设或在技术创新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3)工程硕士论文的书写格式必须按《东华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与摘要的统一要求》规定要求。

  (4)工程硕士论文的评审,答辩和学位审请与授予工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方法》和《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级答辩工作的要求》和《东华大学关于授予硕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进行。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
  课程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2学分,课程设置总框架如下安排:
   1)学位课(必修)(至少19学分)
  ①政治理论                               2学分
  ②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           5学分
  ③基础理论类课程                         4学分
  ④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                 ≧8学分
   2)选修课 (13学分)                 
  •电子与通信应用类课程                   2学分
  •经济、管理、法律和环境保护类课程       4学分
  •行业发展概论类课程                     2学分
  •自选课(由企业与学校协商确定)         5学分
  3)必修环节
  •文献阅读、选题调研及开题报告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工程实践              
师资配备
  指导教师

  陈光教授、陈镜超教授、郭放教授、李德敏教授、仇润鹤教授等10多名正、副教授
学费与学制
 
报名须知
开课日期:  2012年 
上课地点: 
所需材料: 
其它说明
  考试科目

  1、全国联考GCT

  2、通信原理或信号与系统

  3、专业综合(口试)

网上咨询:在线填写咨询申请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主动跟您联系。(重点推荐)
咨询电话:021-60541562(周一到周五9:00--18:00)
联 系 人: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其它专业返回头部
在线咨询返回头部
姓名: 联系手机:
联系我们
报名咨询电话:
021-60541562
在线联系QQ: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如不在线请留言等待老师回复)

快速咨询报名

提交咨询申请后,招办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

* 姓    名:
* 电    话:
同类热门课程推荐

服务电话

021-60541562

让学校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