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banner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人民大学 >> 在职研究生上海班 >>广播电视文化传播-传播学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上海班
广播电视文化传播-传播学
招生简章

         传播学专业—— 
                     
                             广播电视文化传播方向
                             新媒体研究与网络传播方向
                             公关策划与广告方向
                             传媒经营与管理方向
                             品牌与危机传播管理方向
                             文化产业与市场方向
                             高级新闻采访写作方向
                             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研究方向
                             国际新闻与公共外交方向

● 中国最著名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全国80个一级学科评审中新闻传播学科全国排名第一
● 全国唯一连续两届的新闻学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单位
● 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多位委员所在单位,中国记协常务理事单位

课程优势
【人大核心优势之一:全国统考通过率高】

授课老师均为中国人民大学知名教授,80%以上为博导,且多数是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编委或阅卷成员。权威名师系统面授学位课程,根据每年考纲重点变化,紧扣考点,历年通过率名列前茅。至今人大上海教学中心已有超过1000名同学通过了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全国统一考试。
03年参加全国统考学员通过率(约)77%;
04年参加全国统考学员通过率(约)74%,其中经济学科全国统考人大上海班参考学员148名, 其中114名通过全国统一合格线,通过率高达77%;
05年参加全国统考学员通过率(约)76%; 其中法学学科综合全国统一考试中,人大上海教学中心学员更是创造了91.7%的佳绩;
06年参加全国统考学员通过率(约)72%,其中外语全国统考通过率72.9%, 经济学学科综合全国统考通过率77.33%,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全国统考通过率高达83.78%;
08年经济学学科综合全国统考通过率72.66%,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全国统考通过率高达86.36%。

【人大核心优势之二:权威师资】
  中国人民大学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组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现有教授423名,其中13人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93人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在教育部10个全国高校文科教育指导委员会中,有6个委员会的副主任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出任,居全国高校第一位。大部分授课名师直接参与国家经济、金融、法律、组织人事机构等政府相关决策部门的政策制定。能为人大上海研究生班学员提供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人大核心优势之三:超级社群体验】
  课余可以参加专业沙龙、名家讲座或文体俱乐部活动,融入人大全球校友网络,汇聚高端人脉资源。交不在多,识一人可胜百人,交不论久,得一日可逾千古。

招生对象
免试入学、资格审核;入学时必须已经获得学士学位;研修且非申请硕士学位学员可放宽至大专学历。

学位与证书
具有学士学位后,工作满三年者,通过国家教育部同等学力申硕统一考试(外语、学科综合考试),可申请进入硕士论文写作阶段,通过答辩后,按国家规定由中国人民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国家学位办统一监制、统一编号)。根据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要求,经过考核,培养方案规定的各门专业课成绩 均合格,达到规定学分者, 颁发《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钢印、红印、统一编号),成绩单(红印)。 以上证书。可作为学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具有研究生同等学力的参考依据。

培养方向与目标
“人大人”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是一种培训务实型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
“人大人”的目标是要培养出目光远大、知识广博、富有创新思维、勇于开拓、善于沟通与合作,能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精英人才。通过科学的 培养教育,使学员能够胜任各种管理部门的高层管理工作。

课程设置

【申请贷款】
学员可通过上海人大人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
【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5个必要条件】
①学士学位获得之日起3年以上;
②通过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外国语水平及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③通过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课程,每门课程修满学分并考试合格;
④通过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论文答辩;
⑤在全国统一刊号的期刊上发表一篇不少于3500字以上的学术文章;

 

咨询报名请点击 网上申请老师会主动和你取得联系!

 

学 制: 2年
学习方式: 每月集中安排一个周末,连续三到四天时间授课:周四、五(18:30-21:30)周六、日(9:00-17:00)

 

 
其它说明

【学习年限】
学分四年有效;
共有四次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机会;
三年内预约选听人大在上海开设的研究生课程;

【培养费用】

申硕学员培养费用:
①报名申请费:¥300
②教材资料费:¥800
学分课程进修费:¥2.8万元
④考试费:¥4000
非学分选修课、学术专题、案例分析、名师前沿讲座及申硕学员全国统考辅导(4年有效):¥2万元
⑥全国统一考试费用:¥100/门(当地学位办统一标准)
⑦论文答辩费:约¥6500
非申硕学员培养费用:
①报名申请费:¥300
②教材资料费:¥800
培养费用:¥4.8万元

【在职读硕需要做好四大准备】
①职业规划准备
  首先要做好职业规划。需要根据本科专业、目前所从事的职业与职位、兴趣爱好、职业发展目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是否攻读硕士学位。
②方式选择的准备
  攻读硕士学位有不同的方式,各种方式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在职人士要挖掘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深造要求做出选择。
③专业方向选择的准备
  专业方向选择包括学校选择和专业选择两部分。在职人士可通过各招生院校的网站了解相关学校及专业信息;并根据自身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报考合适的学校及专业。
④财力、时间的准备
  读硕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项昂贵的投资,无论是选择全日制读硕还是在职班,都要在金钱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时间上做好适当调剂和安排。

【考前辅导】
●由部分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编委或阅卷成员授课,针对性辅导、紧扣考试大纲、历年通过率名列前茅。
●至今人大上海教学中心已有超过1000名同学通过了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全国统一考试。例:2004年经济学科全国统考人大上海班参考学员148名,其中114名通过全国统一合格线,通过率高达77%。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考纲编委,大多由人大教授组成;
●至今人大上海教学中心已有超过1000名同学通过了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全国统一考试。
●2003年参加全国统考学员通过率(约)77%;
●2004年参加全国统考学员通过率(约)74%,其中经济学科全国统考人大上海班参考学员148名,其中114名通过全国统一合格线,通过率高达77%;
●2005年参加全国统考学员通过率(约)76%; 其中法学学科综合全国统一考试中,人大上海教学中心学员更是创造了91.7%的佳绩;
●2006年参加全国统考学员通过率(约)72%,其中外语全国统考通过率72.9%,经济学学科综合全国统考通过率77.33%,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全国统考通过率高达83.78%;
●2008年经济学学科综合全国统考通过率72.66%,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全国统考通过率高达86.36%。
●考前辅导串讲的任务就是重点讲授各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有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的若干重点理论。使学员建立起脉络清晰的理论框架,对各门课程尽可能达到理论深度,分析问题有能力及自信的考试状态。
●帮助广大考生在考前抓住考点,进行高效率的冲刺复习,结合最新命题动向,通过对命题规律的酝酿把握,凭借丰富的辅导经验、敏锐的洞察力,讲解各提醒的答题思路及技巧,为考生最后冲刺提供捷径。在最后冲刺的日子里,集中精力巩固和把握重点,对应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训练并熟练掌握应试答题的各项技巧,已达到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准确答题的能力;
●训练必备的考试心态,确保考试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水平;
●对知识体系进行测评和查漏补缺。

特色课程介绍
“人大人”特训课程
“哲学、美学、礼仪”净界系列名师研论:
①思想深呼吸
主讲名师:吴琼教授,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硕士生导师。著有《西方美学史》、《西方哲学智慧》(合著)、《哲学的社会学》等。
内容:“哲学的终极之思”—主要讨论哲学对人生的生存的思考。“后现代生存”—主要讨论后现代状况下人的生存状态。
②立象留痕
主讲名师:牛宏宝教授,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任。
主要为人大哲学系、中文系学生讲授美学课程。主要著作:《二十世纪西方美学主潮》、《西方现代美学》、《汉语语境中的西方美学》。
内容:中西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西艺术比较。
③礼仪文化
主讲名师:金正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关研究中心主任。现为多部门礼仪顾问,北京礼仪学院顾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主要著作:《现代交际礼仪》、《社交礼仪教程》、《涉外礼仪教程》、《商.务礼仪教程》、《政务礼仪教程》等。
内容:西方礼仪文化。
“人大人户外拓展训练”:旨在加强各年级专业学员交流互动机会。
“人大人”选修课程
为上海班学员特别安排与专业方向相关的专题选修课
例如:
传播学专业——传媒经营与管理方向中的传媒资本、传媒战略、传媒公关、传媒广告运作;
企业管理专业——国际品牌与营销管理方向中的国际化品牌经营、消费者行为、连锁与特许经营管理

师资安排

郭庆光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编写组副主编。兼任中国记协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考委新闻类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等职务
研究方向:传播学基础理论、传播制度比较、传播法与传播伦理、媒介启蒙教育、新闻传播教育等。

喻国明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
《新闻学论集》主编 研究方向:发展传播学理论、新闻体制改革和新闻传播效果理论、中国民意测验的理论与方法。
学术成果:《中国新闻业透视:中国新闻改革的现实动因和未来走向》、《中国民意研究》、《嬗变的轨迹:社会变革中的中国新闻传播和新闻理论》、《媒介的市场定位:一个传播学者的实证研究》、《解构民意:一个舆论学者的实证研究》、《解析传媒变局:来自中国传媒业第一现场的报告》、《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的本质与竞争策略》

何梓华 教授,研究方向为新闻理论。
主要成果有:
1.《 新闻理论》(三人合写)
2.国家教委“八五新闻学研究课题”
3.主持编写国家教委《九五新闻学研究课题指南》
4.“A Survey of the Development of Jousnalion Education in China(韩、中、日国际言论学术会议论文)
5.“数量与质量并重学院学院——关于培养新闻人才迎接新世纪的思考”(在北京广播学院与澳大利亚广播电台联合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的报告)
6.“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ass media between China and U.S”(在美国丹佛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术报告)
7.“新闻教育发展概况与海峡两岸学术交流”(在台湾政治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术报告)
获奖成果: 《新闻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三人合写)1997年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饶利华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
主要成果有:
1.《谷登堡的印刷术与大众传播》(《新闻学文集》1992年)
2.《里根与电视》(《国际新闻界》1993年)
3.《生活空间的魅力一、二、三》(《中国电视报》1997年)
4.《这里的微笑最动人从<真情曲>看电视的报道优势》(《中国电视报》1997年)
5.《一个字的分量》(《中国电视报》1997年)
6.《精心策划、举重若轻、黄河小浪底电视转播中主持人形式的探索》(《电视研究》1998年)。翻译作品有《冷静,但不冷漠德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访谈》(《国际新闻界》1995年)。
学术著作有
1.《公共关系》(合作,第一署名)(中央电大出版社1996年)
2.《电视新闻问题作品选评》(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
3.《小百科全书传播学》(团结出版社1995年)
4.《今日话题电视问题选评》(新华出版社1997年) 等。

杨钢元 副教授,研究方向是广播电视。
主要成果有:
1.《成功的内在机制》(专著)1992年8月
2.《毛泽东文艺思想大全-理论卷》(编委及撰稿人)1993年
3.《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大辞典》(撰稿人)1994年9月
4.《权能感:人类在实践活动制约审美活动的心理中介》
5.《大地缤纷》(副导演)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晚会19994年12月
6.《全国青年港澳知识竞赛决赛》(总撰稿)中央电视台1996年4月
7.《广播电视新闻》教学大纲(合作)1996年7月
8.《以人为本,再铸辉煌》等多部电视专题片(编导)1995年至1996年
9.《昨天、今天、明天》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节目点评(点评撰稿人)1998年1月。

程曼丽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外国新闻传播史。
主要学术著作有:
1.《公关传播》(专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公关有术》(编著)科学普及出版社。
学术论文有:
1.《“松”与“紧”的变奏现行俄罗斯新闻体制的演变及其特点》(《国际新闻界》)
2.《浅析新闻史研究中的“滤色效应”》(《新闻春秋》)
3.《横向比较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新思路》(《新闻大学》)
4.《中国近代新闻史探源兼论《蜜蜂华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新文学论集》)
5.《新闻工作者与公关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张 征 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采访、写作。
主要学术著作有:
1.《漫谈新闻采访》(专著)(新华出版社1995年)
2.《关于媒介专门化与马路化的话题》(《国际新闻界》1997年第二期)
3.《联邦德国大众传播媒介》(《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年第一期)
4.《新闻的异化与易化》(《商报通讯》1997年8月)
5.《试论非事件新闻中人的因素》(《新闻学论集》1992年第16期)。

周小鲁 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新闻学。
主要学术成果有:
1.《企业公共关系实务》(第二作者)(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
2.《公共关系谋略百术》(第三作者)(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 。
学术论文有:
1.《〈不治真山造假山〉评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2年第2期)
2.《一份献给党的厚礼评上海电视台建党70周年特别节目》(《优秀广播新闻:社教节目稿选与评析》1992年10月)
3.《广播定义溯源辨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3年3月)
4.《时代呼唤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电视研究》1993年第4期)
5.《突破现有格局 更加贴近广大群众》(《电视研究》1993年第5期)
6.《试论广播新闻分类》(《北京广播电视》1994年第2期)
7.《发挥电视深度报道的优势》(《电视新闻专题作品选评》1995年8月)
8.《北京青年报.新闻周刊读者调查报告》(《新闻周刊三级跳跃》1995年8月)
9.“中央电视台新闻稿评九篇”(《中央电视台采访部获奖作品选》1996年7月)
10.《录音报道在广播新闻中的地位》(《系庆论文集》) 等。
获奖情况:
1.《大学,还上得起吗?》(负责创作)《18’经济.社会》获1994年全国优秀电视经济节目专题类一等奖。
2.1993年2月获人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网上咨询:在线填写咨询申请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主动跟您联系。(重点推荐)
咨询电话:021-60541563(周一到周五9:00--18:00)
联 系 人: 招生老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其它专业返回头部
在线咨询返回头部
姓名: 联系手机:
联系我们
报名咨询电话:
021-60541563
在线联系QQ: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如不在线请留言等待老师回复)

快速咨询报名

提交咨询申请后,招办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

* 姓    名:
* 电    话:
学费
学费:48000元
招收对象
免试入学、资格审核;入学时必须已经获得学士学位;研修且非申请硕士学位学员可放宽至大专学历
同类热门课程推荐

服务电话

021-60541563

让学校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