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华中师范大学 | ![]() |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桂子山上,占地2000多亩,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章开沅
1926年7月出生,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1946年10月入南京金陵大学历史系,后于该校肄业。1948年12月赴中原解放区,在中原大学政治研究室当研究生。1949年7月随校南下武汉,在教育学院历史系任助教、教员。1951年 9月入华中大学(即今华中师范大学),在历史系先后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1985年8月—1991年3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美国奥古斯坦那学院(Augustana College)荣誉法学博士、日本创价大学与关西大学名誉博士。早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后长期执教华中师范大学,是享誉国际的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的创办人和领导人。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中国学者之一,先后应邀访问了东西方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并先后受聘担任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等许多著名学术机构的研究教授或客座教授,其深厚的学养和人格魅力深受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章开沅教授在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国资产阶级研究、中国商会史研究、中国教会大学史、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等研究领域都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和贝德士文献研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先后有一百多个国家或地区给予报道和评论。其论著丰厚,主要有《辛亥革命史》、《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从耶鲁到东京--为南京大屠杀取证》、《传播与植根——基督教与中西文化交流论集》等。章开沅教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1983—1990)、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第一、二届评议组成员、召集人,培养和影响了一批活跃于国内外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的中青年知名学者。现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华中师范大学池田大作研究所名誉所长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
邢福义
1935年5月出生,海南省乐东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195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中文专修科,留系任助教。1978年,由助教越级晋升副教授;1983年,晋升教授;1988年起,担任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所长;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现代汉语专业博士生导师;1995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9年,出任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主任;2000年起,担任教育部百所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湖北省语言学会会长。